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卷一、一念梦中此安好(十三)  (第1/2页)
    夜里,我坐在李绪床边绣荷包。是他自己嚷着要的,说近来诸事不顺,非要我亲手绣一个给他辟邪。    我同他向来话不投机,闲暇时多半是两两对坐,默然无言。从小到大,一贯如此。    “殿下还不睡?”绣得眼睛发酸,我躺回床上,轻轻推了推他,“在想什么?”    “你的头还疼吗?”李绪伸手轻按我额角的伤处,眼中带着担忧。    “无碍,伤得不重。”我轻声应道,“快睡吧。”    名字往往映照一生。李绪,我抚过他微蹙的眉心,一生思虑,终难安宁。    所幸还有个小名叫雀儿。我心底默念,只愿你无忧无虑。    “我睡不着,赵溪。”李绪攥着被角,语气里透着无奈,“已经睡了很久,不想再睡,就算你抱着我哼诗诵词也没用。”    只有冬宛会为他哼歌谣。可我不是冬宛。我起身走向书房,随手取了本书。景祥g0ng焚毁后,我们暂居在李凌的偏殿,却一直未见李凌人影。    这人着实古怪。皇室本无情,可李凌竟帮着父皇对付母族和舅亲。    “你最不Ai读书,夫子总说你一展卷就困。”我翻开书页,慢声念道,“子曰:来而不往非礼也……”    李绪忽然转过身捂着耳朵,不想再听。    不过半部《论语》,李绪已沉沉睡去。    望着他安静的睡颜,竟有几分稚气的乖巧。我轻刮他鼻尖,低语:“我多的是法子让你入睡。”    明明小时候,他的睡眠是很好的,自己啃着小胖手也跟着进入梦乡。    这几日变故太多,李绪接连害了三条人命,纯是聪明恶毒的疯子。眼下我不愿深想,只觉得疲惫。    剪灭烛火,沉入黑暗,不思不想,反而睡得安稳。    之后皇上将西门一处府邸赐给李绪,说待两年后他上战场立了功,便赐封号与属地。    二皇子按太子规格养在g0ng中,老三悄无声息,老四常年不见踪影,老五年岁尚小原本留g0ng,如今也迁了出去。    不知皇上用了什么法子,让这几个儿子如此疏离互不沾边。    新府邸地段不偏,面积宽敞,足够我和李绪安居。日后他若娶正妃,也不至于委屈人家。    我扶李绪下了马车,他伤势未愈。仆从已收拾妥当,原前军营旧部前来探望,李绪在前厅应对,我则去书房整理静妃遗留下的书籍。    一场大火烧尽所有,惋惜之情油然而生,因为还有许多书,我未曾读完。    门口忽现一道黑影,我并不惊慌,来人是时城。他随旧部而来,低声唤我:“郡主。”    “可是查出什么?”我问,“大火应当不是冲我们来的,针对的是陈氏一族。”    时城点头:“但丢失的那封密信被李凌追查到景祥g0ng。听皇上的意思,宁可错杀,绝不放过。”    “是我害Si了静妃。”我平静的说,静妃发现了密信,没有上报而是借着此信密谋,但李绪则是因私情害Si了她,机缘巧合下也算是个替Si鬼。    十五年前,冬宛和我带着二百余人伪造身份混入南国。可惜冬宛早逝,只剩我一人担起首领之责。    深g0ng消息闭塞,还有叛徒出卖,这十五年举步维艰。    李凌接近我,定是察觉景祥g0ng有细作。从李绪落水那日他便怀疑起了我,但竟未揭发,或许他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吧。    “有一事我想不通,”我拂去书上尘埃,“李凌为何不助母族?李绪又为何在这一年内害Si这么多人?”    “郡主有所不知,属下近日才得知,陈朔Si后,内阁流传出一句话:皇子为Si士,权全不顾。”    李绪愿意杀陈朔与细作表忠心入局。    为肃清潜入北国的细作、扳倒陈氏,皇上将皇子栽培成Si士,无实权,仅以国安为任,为父皇肃清各方隐患。这也解释了四位皇子为何无利益冲突。    “我们究竟有何能耐,”我沉Y久久释然一笑,“让皇上不惜以亲子为棋来对付?”    “宁可错杀,绝不放过。暴毙的二十人皆Si于李绪之手,我们还剩多少?”我问时城。g0ng中消息难通,全凭时城联络,幸而他仍认我这个主子。    “初入南国二百人,除去病故、被李绪诛杀的十人,g0ng中现仅存郡主一人。朝廷军营及民间接应者,合计只剩百余。”    “既然出了g0ng,有些事需尽早筹备。”我在心中做好谋算,“你停留太久,该走了。”    “是。”    时城离去。如今我既已出g0ng,李凌应当追查不到此处。他身份特殊,不似李绪牵扯的多是Si人事,外戚势大却毫不依仗,竟甘愿为父皇铲除异己。    或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